目前,精細化管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管理者所接受。做好機泵設備的日常保養機制,也是一種管理方法,更應該納入精細化管理的范疇。而機泵設備作為物化了的科學技術,是以機器設備為生產的主要生產力。因此,機械設備在生產成為了當代企業競爭實力及企業形象所在。如何按時、保質、高效地完成生產任務,除科學合理地配備機泵外,主要取決于機泵設備的運行。
1 、提高機械設備的使用率,要講究經濟效率
當今面臨金融危機情況下,現代化設備顯得尤為重要,設備投資和使用費用十分昂貴,迫切要求提高設備管理的經濟效益,講究運營效果。只有搞好機泵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才能提高設備完好率、利用率,從而減少設備壽命周期內的維修費用和其它非正常開支,降低使用成本,延長使用壽命,從而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從設備的延伸意義上講,配備機械設備是一次性投資,而維護保養是長期的,同時,投入少量的維護資金,可以減少設備的更換周期,從這個觀點上講,維護也是投資,更是效益。
2 借鑒“TPM”制,推行“強保,群管責任制”
什么叫TPM
TPM的意思就是是“全員生產維修”,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是一種全員參與的生產維修方式,其主要點就在“生產維修”及“全員參與”上。通過建立一個全系統員工參與的維修活動,使設備性能達到最優。 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國的生產維修體制的基礎上,同時也吸收了英國設備綜合工程學。由于國情不同,對TPM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內的生產維修活動,提高設備的全面性能
TPEM
TPEM: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就是全面生產設備管理。這是一種新的維修思想,是由國際TPM協會發展出來的。它是根據非日本文化的特點制定的。使得在一個工廠里安裝TPM活動更容易成功一些,和日本的TPM不同的是它的柔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說你可根據工廠設備的實際需求來決定開展TPM的內容,也可以說是一種動態的方法。。
所謂強制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