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泵類產品的國產化率逐步提高,當前已經基本滿足了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但就行業當前整體現狀而言,我國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特別是企業自主開發能力薄弱,國民經濟發展所急需的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核心技術尚未掌握,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1、研發資金投入匱乏
國內企業在產品技術積累、新產品開發方面與國外一些著名公司相比有著明顯的差距。科技經費、研發資金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水泵制造業自主研發的一個主要因素。據行業不完全統計,研發資金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例不足2%,與國外知名公司進行比較,全行業的研發資金投入顯得微乎其微,嚴重地制約了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
2、自主創新能力薄弱
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緩慢,大部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制造技術及產品技術。雖然水泵行業大多數產品已經基本實現了自主生產制造,但一些重大技術裝備由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外方手中。國內水泵制造企業所承擔的大多是產品的低端加工環節,自主化的廣度和深度依然有待提高。例如說,當前已經開始國內制造的核電站成套設備中的核級泵產品以及百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站成套設備中的高壓鍋爐給水泵芯包產品;大型石化成套技術裝備中所需的高壓小流量泵、耐腐蝕化工流程泵、煤液化用耐蝕耐磨離心泵、容積泵等的關鍵核心技術,大多仍需依靠引進,這便是國內泵行業企業需要重點攻關的方向。
3、基礎配套元器件薄弱
基礎技術發展滯后,基礎配套元器件更是薄弱環節。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對基礎技術研究應有的重視,我國整備制造業的基礎機械、基礎元器件發展滯后,成為制約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首要因素。機械密封、儀器儀表以及最小流量裝置等基礎配套機械產品,中低檔產品居多,新能質量不夠穩定,這也是許多用戶選擇購買國外泵產品的重要原因。
4、核心技術仰仗進口
重要技術裝備依然需要仰仗于進口,國內泵行業過于重視引進,輕視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及再創新,盲目重復引進的現象嚴重。通過引進國外先進設計、制造技術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至今仍是水泵制造業技術開發升級的重要渠道。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水泵制造業雖然能夠提供經濟建設所需的一些重大裝備和產品,但核心技術依然主要依靠于國外引進,行業自身的自主開發和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還非常薄弱。
5、成套能力過于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