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所產生的污泥具有較高的含水量,由于水分與污泥顆粒結合的特性,采用機械方法脫除具有一定的限制,污泥中的有機質含量、灰分比例特別是絮凝劑的添加量對于最終含固率有著重要影響。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自然干化
自然干化可分為曬砂場與干化場兩種。前者用于沉砂池沉渣的脫水;后者用于初次沉淀污泥、腐殖污泥、消化污泥、化學污泥及混合污泥的脫水。干化后的泥餅含水率一般為75%一80%。
污泥干化場是一種較老、較簡便的污泥脫水方法。主要依靠滲透、蒸發與撇除等三種方式脫除水分。但隨著污泥的性質與當地的氣象條件不同,由滲透、蒸發與撇除所脫除的水分比例也不同。這種方法脫水時間長,維護管理工作量大,且由于污泥腐敗產生惡臭和蒼蠅,影響周圍環境衛生。因此只適用于村鎮小型污水廠污泥處理。
污泥濃縮
污泥濃縮是減少污泥體積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不管污泥采用何種方式處理處置,污泥濃縮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污泥濃縮最常用的方法有:重力濃縮、氣浮濃縮、離心濃縮和水力旋流濃縮等。
(1)重力濃縮
重力濃縮是在沉淀中通過形成高濃度污泥層達到濃縮污泥的目的。單獨的重力濃縮是在獨立的重力濃縮池中完成,工藝簡單有效,但停留時間較長時可能產生臭味;重力濃縮法適用于初沉污泥、化學污泥和生物膜污泥。
(2)氣浮濃縮
氣浮濃縮與重力濃縮相反,是依靠大量微小氣泡附著在污泥顆粒的周圍,減小顆粒的比重而強制上浮。因此氣浮法對比重接近與1的污泥尤其適用。氣浮濃縮法操作簡便,運行中同樣有一定臭味,動力費用高,對污泥沉降性能(SVI)敏感;適用于剩余污泥產量不大的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