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氣消毒曾經是自來水廠普遍采用的消毒方式。但是,液氯在運輸、儲存和操作過程中的潛在不安全性,使尋找和替代氯氣消毒的新消毒方式逐漸得到推廣。次氯酸鈉消毒就是新消毒方式之一。
次氯酸鈉消毒原理
次氯酸鈉投入水中會迅速水解并發生分解,其中的次氯酸根會與水中氫離子結合形成次氯酸,鈉離子與氫氧離子結合成為氫氧化鈉。
NaClO + H2O = HClO + NaOH
其中次氯酸也會進一步分解,從而形成鹽酸和新鮮的氧原子。
HClO = HCl +【O】
次氯酸本身具有一定的殺菌功效,會吸附在細菌或病毒的表面,通過滲透細胞壁進入細胞內部,通過強烈的氧化作用改變細菌或病毒內部的蛋白質,從而起到殺菌和消毒作用。
次氯酸鈉的分解
一般自來水廠使用的次氯酸鈉溶液是出廠原液,溶液濃度為10%左右,其化學性質不穩定。在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次氯酸鈉會發生分解。在濃度、溫度和壓力不同的條件下,次氯酸鈉發生分解的速度會不同。濃度越高、溫度越高、壓力越低,次氯酸鈉分解越快,反之越慢。
次氯酸鈉化學性質不穩定,光照受熱后會自身分解:
2NaClO = 2NaCl + O2